毫無疑問!摳頭皮是世界上最爽的事之一! 工作思考時、看視頻時、甚至無聊發呆時...都會下意識的想摳頭皮。 摳出來的東西變幻無窮,有的堅硬小巧,紅色或褐色;有的薄脆大片,白色或半透明。而且越摳越多,一旦開始摳就心癢難耐的停不下來,這摳下來的究竟時什么? Part One 頭皮上摳出來的小顆粒,是什么? 根據《2021國民頭皮護理消費白皮書》顯示,大概有86%的人存在頭皮和頭發問題困擾。有的人一天不洗頭,頭發就開始油,隨手一摳就掉下米粒大小的顆粒,這個顆粒其實是油脂粒和油脂混合物。 油脂粒,是頭皮皮脂腺在受到刺激時,過度分泌的油脂在毛囊處堆積形成的白色小凸起。這些油脂粒本來起到阻擋病菌和保護毛囊的作用,但當分泌過多時,便會堆積在頭皮上。 ![]() 油脂結合物,是頭皮長時間未清潔時,頭皮上積累的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通常包括角質、油脂、灰塵、汗液和細菌等。 這些成分在頭皮上結合形成一層白色或灰白色的泥狀物質,有時在輕輕劃過頭皮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并在指甲縫中留下痕跡。直白來說,這個油脂結合物,就相當于我們平時洗澡的時候用力搓下來的“泥”。 以上這兩種情況通常與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并不是生病了,不必擔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頭皮屏障受損,再加上油脂、細菌和灰塵的沉積累積,可能會造成大麻煩。
Part Two 頭皮上小顆粒,可能是4種疾病信號 1.毛囊炎 毛囊炎作為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往往因為整個毛囊受到感染而引發的化膿性炎癥。 毛囊炎分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兩種,其中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病理性因素。 病理因素一般和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以及真菌感染等有關。在毛囊炎早期,頭皮毛囊的地方會看到紅色丘疹,同時伴隨著瘙癢。如果早期不加以控制,患處會迅速化膿并形成膿點,隨后膿點破潰排出少量膿液,嚴重時會有膿血,并伴隨著疼痛。 ![]() 2.頭部銀屑病 頭部銀屑病是一種棘手的皮膚病,常表現為頭皮、軀干和四肢伸側的紅色丘疹、斑塊,伴有大量頭皮屑和厚鱗屑,且丘疹表面覆蓋不規則銀白色鱗屑,輕刮即脫。 另外,有少數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暫時性脫發,如果經常搔抓頭皮還會導致破皮后留下瘢痕,甚至引發永久性脫發。頭部銀屑病目前在醫學界依然是一個比較棘手的難題,所以一旦出現上述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3.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有很多,比如男性雄激素較多,油脂分泌旺盛,可引起脂溢性皮炎。除此之外,長期油膩飲食、嗜酒、熬夜和精神壓力大等,對脂溢性皮炎的發生也會有一定影響。 脂溢性皮炎一般表現為頭皮上出現紅斑、小丘疹,覆蓋著灰白色的鱗屑,有明顯的瘙癢感,病情嚴重時頭皮甚至會結痂,有臭味等。 作為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脂溢性皮炎會反復發作,一旦長期不管不顧任由發展,會導致脫發。 ![]() 4.頭皮癌 頭皮癌雖然不常見,但還是有必要說一下。長期在太陽下暴曬,燒傷淤痕、慢性潰瘍和黏膜白斑等慢性刺激,都可誘發頭皮癌。 頭皮癌一般表現為丘疹結節狀或疣狀凸起,伴隨鱗屑和結痂,表面會看到毛細血管擴張,生長物的中心區能夠看到釘刺樣角質,一旦強行將其剝離,可能會導致其底部出血。 除此之外,頭皮生長物的生長速度很快,出現菜花樣病變,甚至迅速破潰,都需要重視。 Part Three 如何改善這一情況? 1 不要用手摳頭皮 任何時候都別用手去摳頭皮,如果頭皮本身就有炎癥,再去摳頭皮很容易繼發毛囊炎、瘙癢、出油等癥狀也可能加重。 只要誘因還持續存在,比如內分泌失衡和馬拉色菌過度繁殖,那顆粒物就算摳掉了還會再次生長出來。 2 洗頭頻率和水溫要注意 建議春夏季節1-2天洗一次,秋冬季節2-3天洗一次,不要洗得過于頻繁了,以免破壞頭皮和發質,不過頭發油的人最好還是隔一天洗一次。 水溫不要過高或過低,水溫過高可能會損傷發質,過低則可能導致感冒等,建議在40度左右是最適宜的。 3 減少燙染發 長期頻繁燙染發很容易破壞頭皮表層,使得頭發粗糙黯淡無光,更重要的是,長期接觸染發劑等化學物,可能會增加皮膚癌和其他器官癌癥的風險。 陪診么—專業的陪診行業交流賦能平臺,匯集各個城市的優秀的陪診師資源,找陪診師就來陪診么。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陪診么
( 京ICP備18020631號-3|
京公網安備11011202100625號 )
GMT+8, 2025-11-2 03:10 , Processed in 0.0284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陪診么 X3.5
? 2001-2024 Peizhen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