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診與醫療相關服務過程中有一些風險提前做好規避才能在服務患者的同時保障自己的權益。 1、服務患者自身風險——不陪診 詳細咨詢就診者基本信息,如稱呼、年齡、性別、身體哪些不舒服、是否行動方便、是否還有家人陪同等等,如果年紀過大行動不便以及神志癡呆神情暴躁等情況,又或者如 80 歲以上的老人,需要輪椅,也沒有家人陪同的客戶,此類老年人的單子一般不接,除非就診者有家人陪同,也需要視情況而定,8歲以下沒有家長陪護的兒童不接等。 了解就診者就診內容、既往病史,如有飲酒患者、精神疾病、傳染病、心臟病(急發期)、孕晚期(臨近分娩)等情況,一般不接陪診,因為陪診過程中風險很難避免。 ![]() 2、服務糾紛——簽訂服務合同,聲明免責條款 陪診師提供一份紙質《陪診服務協議》,請患者或家屬認真閱讀基本服務、權責劃分、收費、保密等條款,尤其說明免責條款,確認無誤后簽字,保證雙方的權益。 3、急救風險 在就診過程中,當患者突然暈倒、呼吸急促或者出現其他危急情況時,及時反應與處理能力,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請注意, 盡量不要自己動手搶救,也不要喂食自帶藥品和食品,第一反應,立即求助醫院內醫護人員。 ![]() 4、法律風險 陪診師從業身份與工作內容的直接性法律依據缺失,容易被混淆等同為“醫托”“黃牛”等。陪診師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得私自拍攝、錄音或者發布患者的病歷、病情、診斷結果、治療方案等隱私,不得向他人泄露。 陪診師要遵守醫院相關規章制度和相應的醫療秩序。我們服務就是幫助患者就診,在患者預約及時檢查,預約相關醫生就診號時,不能用自己的關系熟人“走后門”!因為這樣的情況是所有醫院的打擊對象。 請牢記:陪診師不是醫托和黃牛,不提供專業醫護的指導見解! 病人在哪家醫院、哪位醫生就醫需要家屬或者患者直接決定。所有就醫問診問題可以帶患者向醫導咨詢,不向患者建議就醫方案。 請牢記:陪診師不是醫生,不要擅自決定患者的醫療事項! 在陪診過程中,陪診師可以協助患者與醫生進行溝通,幫助患者了解醫生的建議和治療方案,但不應該代替患者作出醫療決策。 ![]() 總之,做好陪診師的工作除了具備相關要求和技能還需要了解、掌握風險規避的注意事項這樣才能提供高質量的陪診服務給患者提供安心、舒適的就醫體驗。 1、《關于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的通知》 2、《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3、《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 202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意見提出,要優化資源配置,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能力現代化;要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體驗,推進服務優質化。這為陪診服務的發展提出了指導和要求。 4、《關于開展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的通知》 2023年5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了《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將“以病人為中心”貫穿于醫療服務各環節,指出了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的重點任務,包括創新理念、服務向前,提升患者診前體驗;簡化流程、創新模式,提升患者門診體驗;服務連續、醫防協同,提升患者診后體驗。而陪診服務的服務理念與內容也契合了國家關于提升就醫體驗的要求,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 免責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站長,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陪診么
( 京ICP備18020631號-3|
京公網安備11011202100625號 )
GMT+8, 2025-11-2 07:56 , Processed in 0.0284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陪診么 X3.5
? 2001-2024 Peizhen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