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醫學上,根據頸椎病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和受累的病灶部位,總共分了六大類: 1、頸型頸椎病 2、神經根型頸椎病, 3、椎動脈型頸椎病, 4、脊髓型頸椎病,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6、混合型頸椎病 (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頸椎病又統稱為混合型)。 頸型頸椎病和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最常見的頸椎病,兩者占70%以上。頸型也是最容易治愈的頸椎病。但是頸型頸椎病如反復發作,容易加速頸椎的蛻變,從而引起其他各類型的,更嚴重的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是最恐怖,最嚴重的頸椎病,致殘率最高,一旦確診,多選擇手術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脊髓的損傷是不可逆的。椎動脈型是來勢最兇猛,最突然的??沙霈F猝倒,或者突發性眼花,失明等癥狀。交感神經型是最麻煩的,最復雜的頸椎病,因為其癥狀多變,誤診率比較大,治療效果也不明顯。
1.頸型頸椎病 又稱韌帶關節囊型頸椎病,急性發作時常被俗稱'落枕'。該型頸椎病多因睡眠時枕頭高度不合適或睡姿不當,頸椎轉動超過自身的可動度,或由于頸椎較長時間彎曲,一部分椎間盤組織逐漸移向伸側,刺激神經根,而引起疼痛。'落枕'也不排除非頸椎因素。如頸部肌肉受寒出現風濕性肌炎、項背肌勞損或頸部突然扭轉等,亦可導致'落枕'樣癥狀。 頸型頸椎病癥狀,以頸部僵硬、痛、脹及不適感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現或起床時發覺抬頭困難,患者常訴說頭頸不知放在何種位置為好。約半數以病人頸部活動受限或強迫體位,個別病人上肢可有短暫的感覺異常。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可以緩解。 此型頸椎病病程較長,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且常反復發作或時輕時重。慢性病程患者主訴頭部轉動時發生奇異的響聲。發作時,患者頭部偏向患側,以緩解疼痛及不適。
2.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下中最常見的一型,發病率最高,占頸椎病的60%。 病因主要是頸椎間盤及骨刺向頸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壓迫相應脊神經根的結果,尤以下部頸椎即第4至7頸椎段最多見。神經根型頸椎病多數在30歲以上發病,呈慢性經過,反復發作。其癥狀表現: (1)根性痛:疼痛為神經根型頸椎的主要癥狀。其性質呈鉆痛或刀割樣痛,也可以是持續性隱痛或酸痛。也可以向不同部位放射,如頭、耳后或眼窩后部、肩、臂、前胸乃至手指,多局限于一側。當咳嗽、噴嚏、或上肢伸展以及頸部過屈、過伸時均可誘發或加劇疼痛。部分患者患側手指指端有麻木感。夜間癥狀加重,常影響睡眠。 (2)肌力減弱:部分病人由于運動神經受損而引起上肢肌肉萎縮無力,手部活動不靈,持物不得力容易脫落。 (3)頸部僵直:棘突、棘旁或肩胛骨有壓痛。神經根牽拉試驗、壓頭試驗為陽性。肱二頭肌或肱三頭肌腱反射可減弱或消失。頸部、肩肌肉張力增高或痙攣。 總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體征是多種多樣的。急性期部分病人頸肩部,頸部因疼痛而活動受到限制;慢性期受累關節移位,病人常有不同程度活動障礙,頸部后伸活動亦常受限制。少數病人可出現上肢腫脹,皮膚呈暗紅色或蒼白色。著涼及勞累后可使癥狀加重。
3.椎動脈型頸椎病 當頸椎出現節段性不穩定和椎間隙狹窄時,會造成椎動脈扭曲并受到擠壓;骨質增生的形成也可以直接壓迫椎動脈、或刺激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使椎動脈痙攣而出現椎動脈血流瞬間變化,導致供血不足而出現癥狀。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頸椎病患者中約70%有椎動脈受累。50歲以上頭暈,頭痛者。50%以上與頸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動脈受累有關。 臨床表現: 1.眩暈,視物模糊。有時伴隨惡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 2.下肢可能會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 3.偶而也會有肢體麻木、感覺差情況。甚至出現一過性癱瘓,發作性昏迷。(這些都是椎動脈瞬間收到卡壓,瞬間造成腦供血缺乏引起的)
4.脊髓型頸椎病 髓型頸椎病的發病率占頸椎病的12-20%,也是目前許多骨科,和大夫非常頭痛的一種頸椎病類型,因為他的影響十分嚴重。甚至可造成肢體癱瘓,脊髓型頸椎病致殘率高。 脊髓型頸椎病通常起病緩慢,以40-60歲的中年人為多。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病,和嚴重程度,往往和有無頸椎管狹窄有很大關系。 臨床表現 : 1.多數患者首先出現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沉重感,隨后逐漸出現行走困難。上下樓梯時需要借力。嚴重者步態不穩、行走困難。患者雙腳有踩棉感。 2.出現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像寫字、系扣等精細動作難以完成。嚴重者甚至不能自己進食。 3.軀干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的捆綁感。同時下肢可有燒灼感、冰涼感。 4.部分患者出現排尿無力、尿頻尿急、尿不盡、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礙,大便密結等,性功能減退。
5.交感型頸椎病 由于椎間盤退變和椎體不穩定等因素,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交感型頸椎病癥狀繁多,多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少數為交感神經抑制癥狀,且往往會伴隨椎動脈型頸椎病癥狀。 交感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相對較多,分部位共有五點) (1)頭部癥狀:如頭暈或眩暈、頭痛或偏頭痛,睡眠差、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五官部癥狀:眼脹、干澀或多淚、視力變化、視物不清等;耳鳴、聽力下降;鼻塞等,咽部異物感、口干、聲帶疲勞等;味覺改變等。 (3)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 (4)心血管癥狀:心悸胸悶、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有時感覺疼痛、麻木。 以上癥狀往往與頸部活動有明顯關系,坐位或站立時加重,臥位時減輕或消失。長時間低頭、在電腦前工作時間過長或勞累時癥狀明顯,休息后好轉。 6.混合型頸椎病 混合型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及椎間關節退變及其繼發改變,壓迫或刺激了相鄰的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兩種或兩種以上相關結構,引起了一系列相應的臨床表現。 頸椎病的診斷條件和發病原因 1、診斷頸椎病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① 頸椎必須有退行性改變; ② 有相應的臨床表現; ③ 臨床表現必須和影像學上所見相符合。 2、哪些原因導致了頸椎病的發生? ① 慢性勞損:不良的工作姿勢、睡眠體位及體育鍛煉等超過了正常生理活動范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的各種超限活動所引起的損傷。 ② 頸椎退行性變:椎間盤變性、韌帶-椎間盤間隙出現與血腫形成、椎體邊緣骨刺形成以及其他部位(小關節、黃韌帶、前后縱韌帶)的退行性改變。 ③ 頭頸部外傷:頸椎病患者中 50% 病例與外傷有直接關系,尤以車禍居多。 免責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站長,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陪診么
( 京ICP備18020631號-3|
京公網安備11011202100625號 )
GMT+8, 2025-11-2 03:15 , Processed in 0.0305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陪診么 X3.5
? 2001-2024 Peizhen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