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康復,什么是康復治療師? 也許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 有人把康復師看成給患者做理療的護士 有人把康復師看成是按摩師 ……………… 康復包含的內容很廣,英文rehabilitation的原意,有“復原”“重新獲得能力”之意,世界衛生組織對此定義是,“采取一切措施,減輕殘疾帶來的后果,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便重返社會”。簡言之,“康復的目的,就是恢復功能”。因為傷病暫時喪失或下降了的功能,通過康復,一個個撿回來。 ![]() 康復科對康復治療師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很高,一名合格的康復師既要有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要有積極的心態、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 在國外,康復醫學開展的非常普遍,老百姓認可的程度也很高。而在中國,因為老百姓之前比較窮,能把做手術的錢湊齊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所以自然就沒有剩余的錢去做康復,而現在,老百姓有錢了,卻缺乏基本的康復意識。 有些疾病,患者是每天都可以看到治療進展的,但有些疾病,治療的效果卻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可能前幾天會見效不明顯,甚至停止不前,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很快能就見到療效。就像臺階一樣,我們之前可能一直在走平路,但當邁上臺階,馬上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同時,康復本身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往往需要三周、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特別是有些手術后的患者,如:跟腱斷裂縫合、交叉韌帶重建等,往往需要半年的鍛煉,并非一朝一夕的功效。 有些康復的患者覺得,我每天的練習無非是踢踢腿,跑跑步,騎騎車,這些動作自己在家就可以完成,沒必要花費時間和金錢來康復中心做。顯然,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 康復師為您制定的練習計劃,有些雖然很簡單,只是踢腿、跑步、騎車,但卻是對您疾病恢復最有用的運動,雖然您可以在家完成,但是如果沒有訓練量的控制,反而會適得其反。 在康復中心,康復師需要每天為您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及時糾正您訓練中的錯誤姿勢,控制你的進度和頻率,從專業的角度及時告訴你什么時候做什么動作、怎么做這個動作、什么時候不能做、怎么做是錯誤的、有什么潛在危險等,所以這些都是不是自己在家能完成的。 即使是特殊情況,不能到康復中心參加鍛煉,也一定要跟康復師商量,讓康復師幫您制定一個家庭康復計劃和注意事項,才能把康復帶回家做。 不同的醫生、不同的專家對病人的建議會有不同的時候,這種情況往往不存在誰對誰錯。如果患者擅自綜合多個建議自己制定一個不倫不類的方案,往往是康復失敗的原因之一。 所以,如果你選擇了一個醫生,就堅持做完這個醫生制定的康復計劃,等到效果不明顯的時候再換其他醫生,不要中途改變,也不要擅自做主去進行更多的康復鍛煉,如果康復內容真的有改動,請一定要及時通知你的康復師,以便及時調整康復計劃。 根據疾病情況,康復師可能會限制您的活動,也可能會要求您手術后第二天就下地,開始抬腿鍛煉、屈曲關節、拉肌肉等,這些也許給當時的你帶來了一些疼痛,但康復師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科學依據的,都是為了爭取最佳康復時間,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直等并發癥的出現。 事實上,康復師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小心,什么時間之內必須帶護具,什么時間開始可以負重,他們從來不含糊,所以康復師不是變態,請不折不扣地堅持您的康復鍛煉計劃,早日恢復身體健康! ![]() 冠心病患者治療后,活動能力明顯下降,又必須運動。這時,并非“適當運動”一言以蔽之,而是通過評估,對參加“什么運動、多大強度、時間多久”開出具體處方,與內科醫生開藥有具體的量和時間的明示一樣。 對沒辦法穿衣服的患者訓練如何抬手慢慢穿,對沒辦法拿東西的訓練抓、握動作,對錢沒有認識的就學如何去管,甚至訓練點火前鍋里要先放水,等等。不會什么,就訓練什么,各有各的一套,并非隨意而為。 目前的康復科,據粗略統計,50%是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殘留肢體運動、認知障礙),30%則來自骨科——這和我們所以為的康復科印象無二,專看癱瘓和骨折。 早期診療范疇的確如此,“但現代康復科遠不僅如此”。內科的糖尿病、冠心病(此處省略若干,下同),外科的燒傷、感染,前列腺炎,婦產科的盆腔炎、產后尿失禁,腫瘤手術及放化療并發癥,耳鼻喉各種急慢性炎癥等都在這個范疇之內。康復科治百病?非也。只是這些病可能使人某些功能喪失或下降,而康復科有辦法恢復。 乳腺癌患者術后,經常出現上肢活動受限,連梳頭發都不行。抬手這個功能的恢復,便可找康復醫生幫忙。 近年,不少婦產科開展盆底肌康復治療,針對一些女性產后盆底肌松弛而出現的尿失禁。而這其實也是康復科一個“傳統的保留節目”。 目前多數康復科開展的治療手段有以下幾種。 運動治療:幫助運動障礙患者恢復已喪失或減弱的運動功能,并預防和治療肌肉萎縮、關節僵硬。 物理治療:利用聲光電磁熱等物理效應,起消除炎癥、緩解疼痛的作用。 作業治療:對日常活動(如職業勞作、文體活動)減弱了的功能,有針對性提高其技巧,使患者能真正回到社會。 除此,言語治療、藥物治療也是康復科的手段。 ![]() 值得一提的還有“健康指導”。它不僅包括前文提到的一份詳盡“康復處方”,也包括更細節的指導,比如如何防傷,如何根據呼吸、脈搏等評估自己的運動是否合適等。 預防可能致殘的損傷的發生,早期發現并治療發生的損傷,防止遺留殘疾,積極矯治已經發生的輕度殘疾都是康復科的工作。譬如對骨折患者、脊柱損傷患者,醫生從接診時,或親屬在發現時,就應注意如何把患者體位擺好。 這也提醒我們,一些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等,治療順利卻有些功能受限,或因手術、放化療引起功能障礙的腫瘤患者,迷茫時不妨向康復醫生咨詢一下。 三級醫院康復病房,略顯局促和逼仄的病房依然“超載”,過道上,甚至電梯口都有病床,和大醫院里其他人滿為患的科室并無兩樣。 “沒有出口”,指的是那些已在康復科住院一段時間的患者,本應轉至下一級康復機構——康復網絡本應包括大型醫院的康復科、二級醫院康復科或康復醫院及社區康復中心。但目前除了大醫院康復科頗具規模,后兩者尚起步,康復科里患者來得多,走得少。 ![]() 許多康復患者主要治療完成后,需要漫長的康復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專業康復訓練,但目前患者離開醫院就只能回家,于是選擇滯留醫院。”即便如此,還有患者老是覺得自己是“被趕出院”。 這些康復之家就是“出口”,因此獲得“慢病管理與康復”項目的“最佳項目獎”。但燕鐵斌希望,政府可以多些投入,讓這類型機構更多些。 據介紹,上海一些區縣的康復機構已走在前面,緩解了大醫院里看病、住院之難,患者費用也更低。 “他們一些大型醫院康復科已經沒有病房,只有門診了,這也是我們的目標。” “屆時,康復科醫生早期介入神經科、骨科等重點科室的治療,真正實現早期康復”,這也是所希冀的康復前移。 其實,人一輩子都會因為各種大大小小的意外或病痛,而喪失某些生活能力,同時也不斷地通過大大小小的努力去復原這些能力。這些努力,有時我們自己就可完成,有時候則需要借助他人、專業人士的輔助。“從這一點上,可以說,康復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的事情。” 陪診么—專業的陪診行業交流賦能平臺,匯集各個城市的優秀的陪診師資源,找陪診師就來陪診么。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陪診么
( 京ICP備18020631號-3|
京公網安備11011202100625號 )
GMT+8, 2025-11-5 12:21 , Processed in 0.0314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陪診么 X3.5
? 2001-2024 Peizhenme.com